安全期自测| 排卵期自测| 预产期计算北京妈群218118869、224138372(满)
新来的妈妈报到帖:)合作、广告,请联系QQ872066119
查看: 237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2位果敢爸爸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28
帖子
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9 11:52: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何谓“果敢”?顾名思义就是果断、勇敢。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育方式也应丰富多样,各有千秋。不过,很多时候,做父母的,要做到“敢让孩子做自己”,以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却是不小的挑战。

这12位爸爸来自全球各地,分别用一个小故事书写自己的“果敢”尝试。

在10平方米的地方陪儿子练足球
by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创始人
作为一个球迷,我在孩子开始接触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带他一起玩足球,3岁用玩具培养球感,之后在10平方米的地方搭起足球训练房,等他四五岁的时候,足球已经成了他学习各国文化的载体——他喜欢把队员球衣和双方国旗的样式进行联系。我们经常一起训练,对于一个球迷来说,让自己孩子爱上踢球,并看着他最终在球技上超过自己,也是慢慢丈量生命的另一种维度。


把指派孩子干活当成一种义务
by 南桥,教育工作者、翻译、专栏作者
现在家里有什么活儿要做,我都让孩子帮忙。这还是受一位美国房产经纪人的启发,当时我家正整理房子,准备出售。换墙纸、刷墙、清洁……事情非常多,把我搞得手忙脚乱。一旁的房产经纪人看到后直说,“让你的孩子过来帮忙。Be a parent。”想来也是,作为父母,是得指派孩子做点事,别让孩子把搞好学习当成唯一义务。父母越是习惯包揽家里的所有事情,加之网上手机上好玩的东西那么多,孩子越容易出现懒惰倾向。


“我不懂,你自己去找答案”
by 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和亚美研究主任
独立性的削弱往往是因为身边有人可以依赖。过去,我们家的电脑有问题,都是我这个“专家”处理的。随着儿子对电脑越来越“专家”,我这个“专家”也就越来越弱智。现在,只要电脑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叫他来处理。以至于他都说:“爸爸,我记得这种问题原来都是您帮我处理的,现在怎么靠我来帮您处理啦?”这一点放在中美老师身上,也可看出差异:美国的老师或教授经常说自己不懂,学生就得自己去找答案;中国教师就不允许自己说不懂,反而让学生找答案的能力变弱,依赖性就越强。

让孩子带着地图看小说
by 丹尼斯李,长期关注国外图书出版市场的加拿大华人老爸
来到加拿大后,孩子就开始做主题式的阅读,往往是设定一个主题之后,再找来相关图书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跨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阅读一本主人公到日本旅游的小说,孩子就可以结合世界和日本地图,帮助主人公规划旅游路线,做出旅游预算,临行前的准备清单,文化习俗要了解哪些……甚至从小说里找出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制作一本简易的英日对照辞典。

带着6岁儿子去蹦极
by 汪前,少年商学院学员家长,两个可爱男孩的父亲
孩子6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蹦极,当时我肯定是被教练从后面踢下去的,不然我怎么敢!还有一次是去攀岩,那是一个国家级的攀岩基地,他当时是年纪最小的,我们俩一直攀过去,有一个教练在旁边跟着他。他趴在上面,脸贴着岩石,说“爸爸救命,救命”,我说,“爸爸也要你救,我也要救命。”后来,两个人就一起都上去了。在我结婚之前,我就看过一部片子,叫做《毁灭记录》,是全球十大父子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对我启发很大,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每一位父亲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一个场景,一口气编出7个故事
by 张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CEO
有一天,儿子在院子里玩球。过来“凑热闹”的我不小心把他的红色皮球抛到了二楼屋檐上,只好上楼,打开窗户,用扫把将球从屋檐上戳了下去,顺手把扫把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回到院子里后,我随口对儿子说:“扫把找到皮球后好开心,跟着皮球就跳了下去。”
结果小家伙若有所思,说,“爸爸再讲一遍。”我把刚刚零碎的片段组合起来,给儿子讲成一个新的故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结果讲完,孩子依然不依不饶——“我还要听”,就这样,同一个场景的皮球和扫把的故事,我一口气讲了7个不同版本。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绞尽脑汁,连蹦带跳,很累,但内心充盈,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

孩子不用高大上,却一定要会做饭
by 刘卫平,厦门一所中学校长
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大上”: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我想让孩子知道,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带女儿上班,感受“责任”
by 朱凡,“爸爸帮”创始人
我的二女儿做作业经常磨洋工,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一次,我干脆把她带到我们公司去,看着我上班,她一开始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公司“骂人”(开会),但后来慢慢理解一切,比如为什么大人们要一天到晚8个小时,一个星期5天,都要窝在一个小空间里工作,就是因为大人们有责任,不会因为不喜欢上班就磨洋工。那么同样的,作为孩子,她的责任就是写作业。这件事情过后,情况有了很多改善,所以孩子其实是听大道理的,关键看你怎么讲了。

用八年时间回答女儿三岁时的提问
by 薛勇,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女儿三岁的时候,刚刚接触芭蕾,一次,她坐在童车上问妈妈:“芭蕾是这么美,第一个芭蕾舞家是从哪里学来的?”妈妈又惊又喜,骄傲地把这个问题转达给我:看我们家的宝宝多聪明!能问出这么有水平的问题!可是对此我们从来都没有回答。

后来,我开始努力思索答案,竟马上找到了线索。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女儿讨论,我们从第一个钢琴家,聊到第一个历史家,很难有确定的答案。然后我希望,这场看似没有多少含金量的谈话,能够让女儿看到,她所继承的人类文明,并非某个天才一夜之间突然发明的,而是人类经过多少代的努力不断完善的。而我自己,也要警惕,别拿什么“名人名言”作为她的座右铭,只因我不愿意对她灌输一些外加的概念和思想。

别怕让孩子看电视
by 张海波,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我从不认同“孩子12岁前不能看电视”。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渠道。所以,比起“一刀切”地禁止,我更愿意和孩子一起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当然,我也经常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可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


我对孩子从不显得小心翼翼
by 美好爸爸,少年商学院特约撰稿人

花样美好的美国先生
我对孩子从没显得有多小心翼翼。带孩子去街区的游乐场,经常是孩子一人玩,我在旁边盯着。一次孩子要从滑梯下往上爬,我看滑梯上没其他孩子,就同意了。结果孩子在爬的时候,脚一下子踩空了,差点摔出来!还好一只小手往旁边抓到了梯的侧面,才有惊无险。我没表现出一点心疼的样子,只给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孩子也比我想的要坚强得多,不仅没哭,还一声不吭地又折腾了好几次才爬了上去,“登顶”后还和我拍手击掌。其实没必要把孩子行为的约束权拽在手里,在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试错。


孩子无论多大都要玩积木
by 熊浩,在德国留学、工作八年的产品设计师
创新意识的培养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不是跳跃式的。德国的木质积木特别多,让孩子放开手,用积木创造些小东西,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做产品交互设计或UA,想着做iPad或iPhone。欧洲人玩乐高积木玩得特别疯狂,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在德国读大学,需要做模型的时候,也是先拿乐高搭结构,而不是产品一设计出来就直接打样。在孩子还处于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地接触这些特别原始的小玩具,有助于孩子培养起对所创造的东西的认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积分
1
帖子
3
沙发
发表于 2015-4-12 13:41:30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北京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