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是那样普通人人都有,我们人类用它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今天的辉煌,手又是那样的不可琢磨,它在不同的人身上却有那样大的差异,有的人因为这双手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有的人因为这双手创造力新的历史,有的人虽然拥有它却很难做到丰衣足食。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对手的要求似乎不高,但是谁有了一双灵巧的手,谁将创造、享受快乐的人生。
手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手上肌肉的力量,手与手的配合,手指与手指间的有机配合,手指、手腕关节的活动状态来完成,如推(指推、指腕推、指腕臂推)拉(指拉、腕拉、指腕臂拉)提(指提、腕提、手腕提)搭、剥、拨、夹、剪、捏、抠、抱、绑、捆、拧、搬、撕、揭、贴等近百种动作,在常规的教育开发中,我们只知道一小部分功能,在现在的常规教育中拇指、食指、中指、腕部的灵活性是主要教育对象。其中腕部、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功能以及各个位置的力量管制的不够。从而出现幼儿园精细动作练习不少,孩子动手自理的能力不如从前。今天我们新一代手功能在加速退化,已经是不可争议的事实。
从手的解刨结构看,手分骨、肌肉、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腕骨一共8块,都是小短骨,排成两列,掌骨有5块,指骨有14块,形成近30个关节,有大约40块掌管着手指、手腕屈伸各项功能的肌肉,其神经末梢极为丰富,再加上上肢的关节的参与,就构成了人体最复杂的功能区间,在这个区间的每个关节都有他的有效功能,每个人手的功能水平将对人的生活自理状态、与人的交往能力、学习社会常识、书写绘画、小学期间能否完成作业、一个人的自信等都会产生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我们人类一生中充其量只利用30%,钢琴家、工匠最多利用50%。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拿婴儿当病人:我们对待小孩的心理就是他们小我们很爱他,就过分及时的帮助、替代,总是在孩子的需要刚刚产生就得到满足,使孩子没有任何尝试体验的机会,扼杀了手的能力,同时孩子没有等待的心理,性格暴躁,过分依赖。
2. 剥夺婴儿的运动:因为爱孩子我们就不想孩子吃苦,怕孩子受伤,我们不适抱着就是放在小车上,孩子的大动作能力极低。人是一棵树,大动作能力就是树根和树干,精细动作能力就是树梢和树叶,大动作发展好与坏对精细动作的发展影响比较大,因此,缺乏运动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发展速度受到限制。3
3. 限制孩子的探索:孩子出生的最大任务就是要彻底地了解他所看到的一切事和物,研究他们的规律,掌握驾驭他们的本领,因此,让人烦的行为层出不穷,当我们成人无法理解孩子的心理时就采取说服、教育、限制、惩罚等手段,以示教育者的威严。
4. 教育者眼中好孩子的标准:听话、认真、遵守纪律、有礼貌、服从管教。所以在孩子表现出探索欲望的时候,尤其是在“不当”的场合对某些事物发生浓厚兴趣的时候家长就会拿上述标准套。
5. 过分及时、细致、严格的教育模式:对认为有危险的、脏的、孩子不会的家长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控制、限制、帮助等。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孩子就会自理能力差、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
在婴幼儿时期,尤其是婴儿时期(0-3岁)孩子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完善的自然人,大胆地探索、体验、尝试、感受,经历困难、挫折、失败是孩子成长的营养素,3岁之前不能把基础能力锻炼好,幼儿园时期、小学的生活就会出现许多困难,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埋下不好的伏笔。
手功能的开发氛围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被动开发是指人类的早期,大肌肉功能没有完善之前,我们成人主动刺激婴儿手、手腕的行为。这种形式时间短,形式单调,非常容易忽略,这个阶段不要以为孩子太小不做没多大问题,这是极大的错误,这时孩子的大脑发展快速,每个刺激都会使孩子大脑得到丰厚的回报,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第二种形式是自我主动探索,这种形式时间长,方式多,孩子的欲望强,从一岁多开始典型的口头禅“不”一直到三岁都是非常难管的,讲道理不行、打也不管用,嘴上说“改”一会又犯,这是孩子学习的过程,成长的必然,与其说限制不如排除危险因素让孩子大胆、尽情、充分地感受。
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孩子的任何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给孩子刺激的时间、刺激的强度(力量),在孩子手的能力提高上一定要给孩子更多的探索机会,要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探索,变化多种形式、制造多种环境、创设多种场景让孩子体验。
介绍几种容易被忽略的精细动作练习法(以提高手的力量为主)
1. 手、手腕按摩: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对孩子进行刺激
2. 抖腕:再见的动作(0-4个月)
3. 双手对捏:两手在胸前(3-5个月)
4. 抓拉物:有意识让孩子抓住,适量用力向外拉(3-6个月)
5. 追抓物、撕纸:扔物(4-11个月)
6. 推东西、拉东西(10-18个月)
7. 提东西、搬东西、拉腕悬垂(14-24个月)
“心灵手巧、手巧心灵”是被人们公认的真理,不同形式的手指操、各类玩具在提高孩子手功能上有同样的效果,精细动作的练习对人的专注力、持久力、空间思维、呈像思维、差异思维、拓展思维、组合思维、透视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指开发在精细训练中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这是本世纪人才成功的基础。(本文是转载)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 2007-2012 MAMACN.COM 北京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