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北京妈妈网 返回首页

aiyuemuying的个人空间 http://bj.mamacn.com/?41502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婴幼儿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

已有 1301 次阅读2012-8-30 09:49 | 婴幼儿, 教育, 开发

胎儿到婴儿,脑神经细胞有惊人的增生能力,但之后除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营养外,重要的是需要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在外界环境对神经系统的刺激过程中,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过去十年的研究已经提供了大量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经历重要性的证据。一些研究者表示,在儿童早期与天性相比,养育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对儿童认知经验的影响明显强于遗传。作为早期重要的养育者,每一位父母都需要学习和实践,尽早开发快速成长中儿童的智力潜能。

婴幼儿大运动的发展和养育

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与其脑的形态及功能有关,因为运动是在大脑皮质直接参加和控制下发展的,同时运动发育又能促进儿童的神经发育。

小儿大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不熟练到熟练、从不稳到稳的过程。小儿在短短一年里从出生时被动地躺在床上到能自如地行走,发展速度极快。2个月时能抬头,3个月时开始能翻身,6个月时能坐起来,大约89个月时开始会爬,10个月时会站。1岁时开始行走,2-3岁时学会了跑、跳、攀登阶梯、上下楼梯。小婴儿大运动发育的基本顺序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根据儿童运动发展的规律和顺序,父母在家中带着孩子过程中要充分给孩子运动的机会,让孩子去爬行,去探索,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0-3个月可训练俯卧抬头;3-6个月练习拉坐时主动举头、翻身、扶站自动跳跃;8个月独坐稳以后,应该学习爬行;10个月练习扶栏杆横走,扶栏杆自己站起和坐下;12个月学习独自走路,练习爬上台阶;15个月应该走的稳;18-24个月训练拉玩具倒退着走。自己扶栏走上、下台阶;2-3岁练习跑、双脚跳、扔球、踢球等技巧。

有的家庭在带养孩子时有一些错误的习惯做法,比如把新生婴儿用包被包得严严实实,我们称之为“蜡烛包”;还有的家长怕婴儿学会爬行后会从床上摔下去而不敢让孩子爬。这些带养孩子的方法极不利于孩子的感知-运动发育,甚至对孩子的发育有害,所以应尽量避免。

精细动作的发展与训练

儿童手和手指的运动和手眼协调操作物体的能力我们称之为精细动作,如抓饼干、捏小米花、握笔绘画、使用剪子等。

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儿童的手在精细动作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婴儿抓握物品的方式最初是用手掌的尺侧,进而用全掌抓握,然后发展到桡侧掌抓握。4-5个月让孩子练习伸出双臂抓面前的玩具,抓握方式为全掌大把抓握;6-8个月训练双手传递,抓握方式为桡掌或桡指抓握;10-12个月用拇指与食指对指捏取小物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愈来愈需要其双侧肢体的配合性动作。比如:让1岁内的儿童拿两块积木对敲,2-3岁的儿童穿袜子、折纸、系纽扣。而且随着精细动作水平的提高,手眼协调能力愈来愈占重要的地位,贯穿于精细动作之中。

儿童认知发育与早期教育

认知就是知识,早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和适应性就是以后智力的由来。小婴儿早期认知活动主要建立早感知和运动的基础上,是儿童在探索活动中能动地发展起来的。感知是一个基本的心理过程,通过感知,儿童获得外界环境的知识,所以它是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感知觉的发展是从小儿出生后开始,并在生后的头几年内发展迅速,绝大部分的基本感知觉能力在婴儿期即已完成,这对小儿早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在基本感知觉韩总视感知和听感知的发展和训练尤其重要。

1个月的婴儿可注视人脸或鲜艳的玩具,2个月目光能跟随移动的物体90度,3-4个月目光能追寻活动的物体或人180度,6个月可以跟随落地的物体,8-9个月能看到小物体,1.5岁能注意3米外的小玩具,2-3岁能识别物体的大小、距离、方向和位置。新生儿24小时后即对刺激声有反应,2周时可集中听力,3个月会辨别声音的方向,头转向有声音的方向,4个月时听到悦耳声音会微笑,6个月能区别父母的声音,12个月能听懂自己的名字。早期测定小儿听力可及早发现听力异常的小儿。

听觉是人对食物各种属性的综合反映,与视、听、触觉密切相关。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颜色知觉。其中空间知觉又分形状、大小、深度、方位。5-6个月小儿出现了手眼协调运动。18-24个月开始初步有了时间知觉,如天黑了要睡觉,天亮了要起床等。2-3岁小儿出现颜色知觉,能认识几种颜色。3岁小儿有了大小、形状、方位知觉,如能辨别上下、大小、形状。

因此,0-6个月的婴儿要多进行视觉、听觉和触觉刺激,对他抚摸、说话,让他追视移动的玩具或人脸,寻找声音。6-12个月的婴儿则在感知觉和运动训练的基础上加强他对人类语言的理解。1岁以后的幼儿手的精细动作快速发展,他将在不断摆弄物品中迅速提高认知水平,让小儿在多看、多听的基础上,多摸各种形状和质地的物体,鼓励他玩水、沙子、以及家庭中的一些安全物品,以了解物体属性、大小、形状和用途,促进小儿感知觉发育。2-3岁的幼儿口语发展,认知开始进入最初的思维阶段。

儿童社会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

社会性交往主要是与人交往的能力,比如母子交往、同伴交往、与其他成人交往等,是儿童参与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之一。儿童早期是在与抚养人的交往中建立了最初的感情依恋和交往关系,这就是最初的社会行为。婴儿早期社会行为训练的第一个关键就是要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最亲近他的人(如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他,使他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养育过程中,要经常搂抱他、叫他的名字、和他说话,多与他一起玩,这样能使他感到快乐和安全,而更喜欢与人交往。如果不理他或粗暴地对待他,将会减少周围看护人的信任感,而变得胆小、不合群。在成长过程中还要让他与同龄儿童多接触,向他周围的人学习,模仿他们的行为,鼓励他与其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并及时给予赞扬,这样有助于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儿童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是智力的主要表现方面。如果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展也会落后。正常儿童语言的发展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述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一环套一环,一岁以前儿童主要是咿呀作语和初步理解阶段,一岁以后开始学说话,先说单词,然后组成句子,逐步完善。6个月以内让孩子情绪愉快,多发音,出生笑,大声叫,对熟悉的人发音;8-12个月咿呀学语,学习“再见”、“欢迎”等幼儿游戏;1-1岁半练习指家中的物品,指鼻子、眼睛、耳朵等身体部位,有意识地称呼“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1岁半-2岁练习说出词,用言语辅以手势和表情表达需要;2-3岁将几个词组合起来组成简单的句子,学习用代词“我”“你”说短的歌谣。

语言交流的基础是提供给婴幼儿一个语言环境,父母注意与孩子说话,而不能默默不语地照顾孩子穿衣、大小便或把孩子放在床上就走。父母要有与孩子交流的意识,婴儿出生后应经常对他微笑、说话,给予人类语言的刺激。婴儿对周围嘈杂的声音不易起反应,但对人类的语言情有独钟。早期的语言环境能促使婴儿很快地在大脑中建立神经通路,因此6个月以后的婴儿应多叫他名字,诱发他发音,让他尽快熟悉人类的语言。从模仿叫“爸爸”“妈妈”到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岁以后的幼儿能听懂成人的简单话、并且开始最初的表达时,父母更应抓紧时机,多与他们说话,玩耍,以促进儿童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迅速发展。教孩子称呼人、认物,同时教孩子说单字,从名词开始,如灯、马、汽车等,逐渐学习动词,如来、走、拿等。并且用言语辅以手势和表情表达需要。然后练习将2-3个词组合起来。2岁以后在幼儿能说简单句子的基础上,经常给他讲故事,鼓励他学说短的歌谣,回答成人的简单问题。加强这一阶段的语言交流训练,可以促进未来智力的发展。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验证问答 换一个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北京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