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自测| 排卵期自测| 预产期计算北京妈群218118869、224138372(满)
新来的妈妈报到帖:)合作、广告,请联系QQ872066119
查看: 2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是留学不行,是你不行 因为你不会“吃软饭” [复制链接]

Rank: 2

积分
6
帖子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0:56:11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前段时间朋友圈都在转发《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

文章说,美国名牌大学的金融教授抱怨:中国学生开始成绩很棒,但等到博士论文时,就顶不住了。论文质量上不来,倒也罢了。最惨的是去不了一流大学任教。

而同样是培养印度学生,毕业出来就去了一流学府任教。在美国的金融领域及硅谷,印度裔的高管也很多: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 CEO 都是印度人,副总裁级别的印度人更多。

反观中国,2015 年,在美国排名前 30 的金融院系,中国博士生很多——但没一个能被前 10 名或前 15 名金融系招聘。

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苦拼苦学,中国这边还讲究个别输在起跑线上,为什么到了最后却不太理想呢?



其实是中国学生的软性知识太少,而软性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必须是在大学里完成。诸如历史、文学、艺术,或者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今天推荐这本《大学之路》,这本书是去年的7月份出版的,作者吴军是一个让大家非常佩服的一个学者,同时也是位很成功的经理人,他是谷歌公司最早的员工之一,后来加盟腾讯做了两年副总裁,他在IT界是个注明的搜索专家,但他同时对大学教育也颇有研究。



吴军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老师时,班上大约1/3的学生是亚裔,他们进入大学时的成绩平均应该比其他族裔高不少,但是这些学生中表现突出的并不多,很多都学得被动。反观白人孩子,虽然有不少成绩实在令人看不过去,但是另一方面却有相当多出类拔萃的,这就是软实力早就的结果。





就业率和收视率一样都是万恶之源

什么是软知识、软能力呢?举个例子。

一般人都喜欢用一个标准衡量大学好不好,那就是就业率,大学要是教的东西与社会脱钩,上大学就没有用。相信国内很多大学也都迫于社会压力为就业率发愁。

只有工作后的人,有了经历才会明白,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眼界、格局比他掌握了什么技能更加重要。而前者就是软知识、软能力。



白岩松也曾经对那些想进电视台的人说,要是没学过电视不要紧可以教,可如果只会做电视,那就无能为力,往往你会发现很多媒体里的编导、主持人都不是传媒专业的,有学经济的有学法律的,他们反而厚积薄发,比别人有优势。”

你再看,像之前电视台谈论收视率,但很多年前就有电视人站出来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很多好栏目比如《实话实说》都因为收视率被拿掉了,关键还不在这,一味收视率的结果是,当收视率不灵的时候,收视率再高也没用,同时现在广告商早就不看收视率了。因为,硬知识、硬标准很容易被淘汰。





美国高校录取的软标准

与软能力软知识对应的是软标准。就是不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

美国高校的录取标准是经常变,如果以应试的思路来准备风险反而高。

而准备申请美国高中的学生一定是以提高综合能力,包括应试能力、交际能力、策划能力位中心,让大学看到自己的眼界、格局、视野。





在录取学生,也是用的软性灵活的标准。美国很多名校负责录取的招生委员会里除了招生官,还会有教授和本校学生,因为专门负责招生的人员一般只看学生的成绩,比如SAT分数,这是硬指标,但招生官缺乏科研工作背景,无法分辨学生在求知欲和天赋方面的差异,但教授和学生却一目了然,这是软能力。

比如加州理工学院有一年在招生的时候,招生部人员准备淘汰一名SAT数学成绩不到700分的学生,因为他们通过他的分数判断这位年轻人的科研报告水平一般,但参加评审的教授却认为,这份报告实际上已经达到加州理工毕业论文的水平,所不同的是这个学生的论文是自己写的,没有经过导师指导,后来这个学生因受到教授的赏识而被推荐。



另一方面,很多亚洲、亚裔学生考试分数很高,但他们很难做到除了考试在其他方面同样出色,很多高中老师给亚裔学生写推荐信也是最头疼的,哈佛大学招生部门人员对申请人的材料所撰写的评语里,对亚洲申请这评语反复会用“安静、害羞、具有数学能力、学习刻苦”等字眼,大多数申请者数学非常有天赋,但英语实际应用却很糟糕。

你可能不信,很多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亚裔学霸,考试里会用到的高冷生辟的单词,看起来很牛 逼,但是到了国外生活却傻了眼,那些牛 逼的高冷单词完全用不上,不能帮助他们点汉堡,理发。 没有语言的沟通能力。之前刷爆知乎的托福考了110,到美国还是无法生活自理,说的就是高分低能。





软实力带硬实力



高分低能大家提了很多年,怎么才能高能呢?其实就是提高个人的软实力,小编以自己为例。

大家都知道小编是考了雅 思,在英国读了一年书,做了这档自媒体节目,还做了很多实践,小编说留学对于他个人而言是物超所值的,他不像很多同学从大学就为出国做准备,直到工作第一年他都没有出国的想法,

他说刚工作那会儿学雅 思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考试出国,当时就想提高下英语水平,开始连雅 思是干嘛的都不知道,全杭州只有一家培训机构的夜校有雅 思课程。后来就半年时间利用下班时间学雅 思。

后来上完课他就抱着检验前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目的参加了雅 思考试,结果取得了6.5分与一个月前的水平相比较,英语的听说沟通能力明显增强了很多,也达到一般英国美国院校研究生课程的录取标准,分数考到了自然就想到了出国留学。

现在回头再看,他说当时学习雅 思,不仅对英语沟通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帮助,还提前熟悉适应了国外的留学生活。这与雅 思考试本身特性有关系,比较贴近生活,特别是他的听力和口语对于出国学习生活很有帮助。

刚到了英国,要租房子签合同,得要看明白或者网络宽度有问题的时候都需要自己打电话沟通,得有办法跟他们讲清楚,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人帮助你的,需要自己去解决,多亏在雅 思备考中这些类似的场景都提前了解熟悉了,后来甚至和印度口音的客服吵架这种高难度动作都能应付过去。

所以,与其一开始就为申请学校的各项指标纠结,比如分数、绩点,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软实力也就是英语实际能力的提高上,当你英语综合能力到了,分数一定不会差,你得相信硬性标准一般包含在软实力之内。





好的创意只值两块钱



其实小编对这本书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吴军当年从约翰霍普金斯毕业之后,已经有多加大公司offer比如IBM、ATT但他还是去了当时还是一个非常小的Google公司,很多周围的同学对吴军的选择感到惊讶,之所以有这样的眼光和他本科阶段接受的通识教育也就是软性能力的培养密不可分。



之所以强调在大学期间培养软实力,因为等你走上社会发现,硬指标永远是有限的,真正走进社会你才发现很多问题的解决甚至都没有标准答案,在传媒行业有句行话:叫好的创意只值两块钱,因为执行力更重要,比如怎么让自己的节目传播的更广啊,有12345种推广方法,这些都是硬邦邦的方法,具体谁能做成,就取决于不同人的软实力,比如他的思维方式、资源人脉、为人处世的风格等等。



关于什么是好的教育、如何培养软能力推荐看这本《大学之路》,转发本期节目到朋友圈截图发给微信后台小编,前50位的朋友将书免费寄到你家。



很多人现在把留学、创业当作一个硬指标,觉得去做了,不管成败,可以自然的把自己算为一类人,这类人就是成功的标准,但很多人发现那个心里的所谓标准是达到了,比如上了哈佛,但却没有什么收获。其实大学以后的成绩大多靠软实力完成。会吃软饭才能应对各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真正适合留学,适合创业的人恰恰是那些“吃软饭”的人。

所以,趁年轻多学点“吃软饭”的本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关于我们 - 广告合作 - 使用条款 - 客服中心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妈妈网 - 妈妈论坛 - 妈妈说 - 儿歌 - 动画片
© 2007-2012 MAMACN.COM 北京妈妈网版权所有 技术Discuz! 粤ICP备08026690号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