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妈妈网

标题: 【讨论】如何让口头文化得以传承 [打印本页]

作者: 宝宝满分    时间: 2014-3-21 15:33:01     标题: 【讨论】如何让口头文化得以传承


   冯骥才说,中国的口头文学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很多的民间故事、神话及地方的传说和歌谣,的确像冯骥才老先生说的那样,如空气般无处不在。可惜的是如今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视为空气,其价值也变得越来越稀薄。虽然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始了对这种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挖掘,但我们认为真正应该保护是一种传承,是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培养。
   传承则当从娃娃抓起。
   怎么抓?
   曾经围坐在围炉边听爸爸妈妈讲“龟兔赛跑”“小马过河”“狼来了”的一代人而今已为人母、为人父,这些被我们听腻了的故事,崇尚个性的80后、90后父母还愿意给你的00、10后孩子分享吗?如果试着让你的孩子和自己编一些故事,置身于大自然中天马行空的去讲故事,会不会更好玩,更有意思?
   只有培养娃娃对口头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讲故事的热爱,才能让他们参与进来。“口头文化”强调的来自是民间,来自日常的生活,当这代孩子不是被众多高价玩具或电子游戏占据时间,就是疲于奔波各类补习班和培训班,却恰恰忽视了最原始的一张嘴和一个脑袋的功能。没有了生活,孩子的梦里哪有鲜活的童话和故事?
   纵观目前的社会教育环境,对这种“口头文化”传承的保护液也是相当稀缺。背诵故事、朗诵诗歌,幼儿园、社区组织的跟“口头文化”相关的活动也大抵如此。这些活动固然需要,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故事”本身上做文章,或独创、或改编,而不是仅仅局限在背诵。
   3-7岁的孩子是启蒙故事最好的阶段,虽然他们发音还很稚嫩,说话逻辑不清,可正是这种最原始的童趣,纯朴的世界认知吸引着我们,他们的世界里千奇百怪,不要让一个个标准的故事束缚了孩子的见识。
   我在想,如果有这样一个没有限制、任凭想象、任凭发挥的故事大赛,你会带着孩子来参加吗?
作者: 宝宝满分    时间: 2014-3-24 14:09:21

我觉得应该举办一个宝宝讲故事大赛,这个应该由文联牵头,这样无论从参与度还是从权威性来说,都是很值得关注的事情。




欢迎光临 北京妈妈网 (http://bj.mamacn.com/) Powered by Discuz! X2